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3月16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小时暗访”——《“垦荒人”卧底记:记者七天体验做销售,高价保健品怎样卖给老人》系列报道后,引起很多市民的关注。读者们纷纷留言讲述了自己家里老人沉迷购买高价保健品的经历。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表示立刻安排人手进行摸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其实也很早就注意到了“垦荒人”这家公司,无奈对方的行动规律很难摸清,一时很难抓到违法违规的事实。
打击保健品公司的夸大和虚假宣传,一直都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但是,这些保健品公司存在诸多立案难点,比如一些老年消费者不大配合,调查后有时会临场翻供,保健品销售也往往靠私下口口相传,规避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打擦边球等等。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杭州的保健品公司在变少,有向附近郊区和县城转移的趋势。这些公司也开始变的更加狡猾,他们经常变换开会时间,也能确保售卖的产品吃了“不出事”。
一名执法人员透露,他在老家的父母也经常会买类似的这些保健品,有时自己也很无奈。
读者热议:
“我妈妈买保健品我劝也没用”
“把钱江晚报这篇文章读给她听!”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小时暗访 《“垦荒人”卧底记:记者七天体验做销售,高价保健品怎样卖给老人》推出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钱江晚报官方微信用户和读者反应强烈,钱江晚报官方微博还设置了微博话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评。
钱江晚报官方微信用户“Sally”为报道点赞:“家附近就有一个‘垦荒人’的门店,东西巨贵!每天销售人员在店门口疯狂给各种老人打电话,老年人过来了,有专门的人员讲课,领着他们一起唱歌啥的,推销保健品。终于被曝光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用户“天佑”点赞:“钱江晚报多刊登些这样的报道,家有老爸(老妈)不听劝的,买回来堆那也不吃,钱报天天看希望他(们)能认知。”
钱江晚报官方微信用户“自行车”为记者点赞:“好报道!有深度有广度,强烈点赞这位有胆识有良知的卧底记者!”
在众多的评论中,不少网友家里的老人也身陷保健品的困扰,子女对其深有体会,虽然沟通多次,但既感无效又感无奈。
“Happy土土土土土土”共情地说:“我爸妈也是,一群老人,一个说好其他人都说好,还说不吃身体比现在更差。劝了很多次了根本没用,只会吵架,我已经放弃了……”
“小演员阮天易”有点无奈:“我爸妈买了好几万(元)的牛初乳,还给孩子吃,我劝也没有用……”
“尼彩轩轩”说:“刀茅巷那边我大姑去过好几次,会有同龄老太太极力推荐……”
“小妖果果”吐槽:“我婆婆就是这些老人中的一员,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谁说都说不听得,没救了,天天出门比我们上班的都忙。”
“菠萝包了个酱”求助:“我妈买的就是这个(保健品),(东西被)夸得天花乱坠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相信?”
“W心满意足M”回帖说:“把(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这篇文章读给你妈妈听!”
“好大儿儿儿儿”如有所助:“我太需要这篇推送了!!!马上转到了家庭群,必须要让爹妈,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好好看看。”
有网友认同专家观点,认为老人误入保健品之坑,也有老人寂寞空虚,子女对其缺乏关心的原因。
“侵晨一笑”说:“老年人缺少关心,又害怕身体出问题,很容易掉入保健品圈套。”
“张婷驾到”提醒:“做子女的不论多忙,都要经常回家和爸妈聊聊天。他们心情好,开心了,自然身体也会健康。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家里太空虚太寂寞。”
“凡人咖啡馆1998”一语中的:“年纪大的人,最怕的就是生病,得绝症,还有孤独寂寞。那种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的,就是抓住了这种心态。”
也有网友对那些主攻老年人,打着情感牌的销售人员和销售话术深恶痛绝。
“听听听听4321”调侃道:“以前我妈买过一个产品,我妈老说人家销售嘴多甜。那是,盯着你的钱能不甜吗!”
“风中X散发”说:“因为儿女平时在家,他们(销售)叫‘爸爸、妈妈’叫得可亲了!”
“晨昕-manman”抱怨:“我妈每年的退休工资都奉献给这些‘儿子女儿’了!”
“Barclay”说:“有的老人可能并不在意有没有用,用手里那点闲钱,换一个嘘寒问暖的“大家庭”。根治保健品陷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有不少网友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市场管理相关规定,对这些商家及其引导过度消费的行为进行市场监管,不能任其一直打着擦边球规避法律法规。
“只想熙熙笑嘻嘻”表示疑惑:“卖这么高的价格,物价局都不去查的么?”
“一斗米2010”直言:“明显知道(有)这个大坑,还不抓(这些商家),恨死这帮人了。做人赚钱没底线!”
“观棋不语-真君子”表示不解:“(有关部门)不能处理这种无良商家吗?!”
如果遇到家属上门来闹事
用全额退款和协商解决搞定
近期,其实关于“垦荒人”发生过这样一个事情:其售卖的一款保健品含有他汀类成分,导致一位高血脂的老人服用剂量过大,因横纹肌溶解症被送去急救,结果老人住院住了一个多星期。
市场监管部门得知后,很快核查了“垦荒人”售卖的这款产品,发现这款产品的包装上,确实有小字标注了“避免与他汀类药物共同服用”的提示。
不过,就在执法人员去门店了解具体情况之前,“垦荒人”这家门店已提前与家属达成了和解,答应全额退款和赔偿医药费。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卧底时也曾在多名销售经理那里了解到,只要有家属过来“闹事”,“垦荒人”方面基本会采取全额退款和协商解决的办法。“我们又不缺这点退款钱。”一名销售曾表示,他们不想因小失大,“他们要到钱基本就不闹了,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没啥损失。”
这样的和解策略,让监管部门在后续取证和介入中难以获得主动权。
更大的立案难点在于老人身上。有些老人不愿多事,不敢对执法人员说真话;更多的老人反而偏向保健品销售公司方,频繁向执法人员证明自己没有被骗。还有老人甚至在法院判案时“翻供”,因为他和保健品公司提前达成了和解协议。
市场监管人员曾办过一个案子,查封了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据点,却遇到老人来“讨说法”的尴尬,老人们会这样说:“我就是靠吃这个保健品活着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好的,你还要查封掉,以后让我去哪买?”
和执法人员玩“猫鼠游戏”
抓不到“现行”难办成铁案
过去,保健品公司的营销往往会发放传单打广告,卖的也经常是一些无法溯源的劣质保健品。这样,对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取证就相对容易。但是,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保健品公司也变得越来越狡猾。
有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垦荒人”等类似的保健品公司经常会和执法人员玩“猫鼠游戏”:
比如,专挑他们休息的时间开讲座;把老人拉去旅游时开讲座,甚至跨省让老人去听讲座,让执法人员摸不清规律。
在产品选择上,他们也选择了有过备案的产品,规避可能触犯相关的法律风险。
执法人员表示,只有完整拍到保健品销售时虚假宣传的场景,才能将案子办成铁案,但这往往并不容易。他们也曾去调查过“垦荒人”的门店,进去时刚好赶上老人们开完会出来。
销售人员当时的表情十分耐人寻味,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抓不住他们开会虚假宣传的现行,就不能算是铁案。
执法人员表示,他们会加大相关监管。
执法人员的父母也在买
打击虚假宣传决心更坚定
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对保健品销售中的虚假宣传等行为打击力度一直很大。他们发现,这几年保健品公司数量明显变少。另外,不少保健品公司转移下沉到了县城和农村,在那里他们却卖得更贵。
一位执法人员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表示,他自己的父母就经常在老家购买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几万元的床垫,几百块钱的维生素,各式各样的仪器……他也经常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寻找案源和线索。
“我父母觉得我就是和保健品公司作对的,所以我说什么他们都不听。”他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忙,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父母曾经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些卖保健品的销售比你有用,我叫他们帮忙,他们就立刻过来了。我叫你。你能从杭州回来吗?”
不少这样的老人已经形成了固定购买保健品的圈子,圈子里大家甚至还会攀比谁购买的保健品更多,花的钱越多越有面子。
这名执法人员有些无奈,他一边追查着这些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公司,一边在杭州给老家的父母买保健品,“没办法,他们一定要吃,我在杭州买还能稍微便宜一点。”
父母疯狂购买保健品,更加坚定了执法人员打击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决心。他们刚刚拿到自己去年经办的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罚单,未来将继续搜集证据,彻查到底,“要办就要办成铁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