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垦荒人”卧底记:记者七天体验做销售,高价保健品怎样卖给老人》系列报道持续发酵。
记者在揭开“垦荒人”财富神话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感觉是难,套路很深、话术复杂,一层层一环套一环的精准营销让人防不胜防,记者用了一周的暗访才揭开了冰山一角。另外就是监管难,取证难,固定证据难,一些老年消费者不配合,商家和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打擦边球的游戏等。
可是再难也需要破题。一箱普通的牛初乳,既没什么品牌价值,又没什么技术含量,卖出几千元的高价,这明显不合理,哪个市场都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暴利存在。何况,掏钱的还是一群老年人。他们被带进一个消费场景中,被套路了也不自知,帮着无良商家说好话。善良被利用,信任被滥用,这样的钱赚得实在亏心,良心何安!多少个家庭因为这样的事闹得亲人反目、支离破碎。他们是维权的弱者,需要社会给他们撑起一把保护伞。
在新闻的读者跟帖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愤怒和无奈。而子女沟通无效,求助无门,束手无策。今天的钱江晚报就报道了其中的一个例子。
可以说,类似的营销套路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合理的市场秩序、对法治社会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戳破牛初乳的神话,给受害者撑腰,重塑法律的威严。
监管难,其实也反证监管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常规的治理手段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时,监管部门能不能想点新招。信息时代的一个好处就是一家企业哪怕掩饰得再好,也很难将自己的行踪完全隐藏起来,那些破坏市场秩序、坑蒙拐骗的违法犯罪行为,用心查找,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对于这些企业,如果事中、事后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话,那能不能将监管的端口前置?上海金山区市场监管局就创新了监管方式,在辖区保健食品会议销售场所安装摄像头,实现了对保健食品会议销售内容全天候无死角实时监管。通过安装摄像头,对准宣传屏幕,可以实时知道他们宣传内容及会销规模,能够实现精准的监管。此外,商家必须通过相关软件,每周上传一次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证明以及培训课件等内容,执法人员通过后台进行逐一核查。
这种监管方式其实也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联网监控,最大限度地压缩无良商家的生存空间,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