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报
最贴近百姓的报纸
15名人员组成的诈骗团伙,打着现场免费看病、送礼品等幌子,将保健品当药品卖,骗取一百多名老人90余万元...日前,石景山区法院判处这1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到12年不等,并处罚金2万至12万元不等。
近年来,本市涉及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因老年人防范意识较弱,容易相信他人,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忽悠、欺骗的对象。法官提醒,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套路”,老年人除了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外,更需子女的陪伴。
人员热情接待;从冒充三甲医院心脑血管病专家开讲座授课、免费看病,到专员陪同、送药上门, 全程由多名工作人员服务,采用一对一诊断、面对面介绍、多对一陪同的形式,营造一种关怀亲切的环境,从心理上获得被害老年人的信任。
“ 该团伙除了组织形式严密外,还在销售中大量虚构事实。”石景山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牟芳菲介绍,犯罪团伙将无业人员或者退休多年的普通医院非心脑血管病医生虚构为留美博士、知名大医院心脑血管病专家,随后将保健品宣称为大医院、名医参与研制的新型药品,同时夸大老年人的病情,引起其恐慌。团伙成员使用夸张、模糊的广告宣传语,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及财物。
记者从石景山区法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共受理12起涉老年人诈骗类案件,案件涉及两个诈骗团伙,被害人数高达 147人,且均为老年人, 涉案金额近200万元,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结合这12起案件及本市相关案件,石景山区法院对涉老年人诈骗类案件常见“套路”,进行分析。
在这些涉老年人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大多通过冒用身份 、语言行动诱导等,使得老年人陷入错误的认识。
为取得老人信任,犯罪分子多冒充著名医院医学专家,尤其是军医、中医。同时,针对老人的情感需要,通过嘘寒问暖、热情接待、全程陪护、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所谓的“家人般的温暖”,直击老人需求“痛点”。
犯罪分子选择老人为其诈骗对象多是利用老年人防骗意识不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于感情、生活有一定需求。
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群体:
老年人要提高警惕 ,增强防范意识,理性看待保健食品、免费旅游 、免费体检等广告和宣传。
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现金交易,发现被骗后应当及时报警并尽可能固定证据。要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购买正规厂家及正规医院的保健品, 且要与亲友 、子女充分沟通,不要被所谓的高额回报所诱惑。
重要的是,子女应争做老人最好的“精神保健品”。一方面,有条件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让老人获得精神赡养。另一方面,子女应多向老人普及防骗知识、提供相关案例,有意识地提醒老人注意防骗,关注老人异常动态,及时发现、制止其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张美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晓霞